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

mo爸第一次和小momo去復健

自發現有斜頸需復健開始
都是由留職停薪在家照顧的mo媽咪
和退休的外公帶去新光醫院復健
要感謝小mo外公不論刮風下雨
均不辭辛勞撥空帶mo媽和小mo前往復健
終於放寒假囉
本週開始可以放外公假
由mo爸親自領軍

一如往常在出門前
收拾穿戴好小mo的衣服和尿布
搭乘小黃直奔新光醫院
在治療室
mo媽咪熟悉地將小mo交給治療師
開始本週的治療復健
1.先拉開頸部
2.超音波熱療
3.硬塊按摩



此時mo媽咪與同時段復健的媽咪聊起天來
似乎三個月做下來
mo媽和同時段的媽咪也開始變成好朋友
那位媽咪大大稱讚小mo的表現
治療師同時也加入補充用含糊音地說
(治療師觀念有點傳統,不大敢在面前稱讚別人的小孩)
小mo的「氣質」很不錯
配合度也很高

緊接著隔天再讓復健科醫師評估
醫生利用玩具發出聲響
引導小mo頭部的左轉、右轉、手的抓取、及頭部的穩定性
和上個月做比較
進步的幅度很大
正在考慮讓小mo畢業的時間

異位性皮膚炎

向小兒科醫生表示小mo的頸、身體前側和背部、腿部
出現皮膚粗糙、紅乾燥、脫屑的晛象
這兩天最為嚴重
耳根甚至乾燥到流出組織液的情況
醫生研判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

並向mo爸mo媽詢問
兩人是不是有過敏、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等疾病史
表示小孩會這樣多是遺傳了過敏的體質
仔細的回想
mo媽曾在唸碩士班的期間
一面工作一面寫論文
壓力過大睡眠不足的情況下
皮膚開始出現這樣的徵狀
曾為此所苦就醫了一陣子

醫生開了口服和外擦藥
給了一本關於異位性皮膚炎的認識與處理小冊子
要我們回去可以仔細閱讀
並囑附幾個注意事項:
1、衣物的選擇以純棉布料為主
2、注意皮膚的適當的滋潤保濕
3、使用溫水洗澡、時間縮短、清水清洗
4、在患部塗藥

2008年1月25日 星期五

幫momo正名

自小mo出生後
mo爸和mo媽跑醫院次數變多了
在名字尚末確定前到醫院
在櫃台掛完號
輪到小mo的號時
護士阿姨們總會叫「mo媽咪之子」
剛開始覺得奇怪但幾次就醫下來也就習慣
但在命完名和辦完小mo的戶藉資料登記後
這些叔叔阿姨叫錯寫錯名字的情況就不斷地發生

首先是彌月油飯的廠商
明明mo傳過去給他的mail上是正確的名字
卻在印製謝卡時印成「宥義」「一ㄡ ˋ 一ˋ 」
害得mo爸mo媽在分送滿月油飯的當日早上還得辛苦地一張一張用藍筆訂正
每個月的健檢和預防注射
分別到過台北新光、中興兩間醫院
不約而同的每當跳到小mo的號
總會聽到護士阿姨叫「宥義」「一ㄡ ˋ 一ˋ 」,輪到你了
這兩天又濕又冷
小mo的頸、手肘、膝或四肢的皮膚出現紅疹、變厚、變粗糙的現象
覺得事態嚴重
帶去大甲的光田醫院給醫生檢查
進診間前就聽到
護士阿姨發揮了有邊讀邊沒邊就讀中間的亂猜精神
離譜的叫成「有義」「一ㄡˇ、一ˋ 」

在此mo爸要替momo正名
小mo名字正確讀音為
紅遍大街小巷星光一幫,林宥「一ㄡ ˋ」嘉的「宥」
晉代書法大師王羲「ㄒ一」之的「羲」
請各位叔叔、伯伯、阿姨、大嬸....
平時不但要有常識,還記得常看電視
才不會又出錯囉

2008年1月18日 星期五

買十二個「貝果」幫小mo收涎

終於滿四個月了
口水的量也愈來愈多
傳統在這一天要「收涎」
「收涎」儀式要準備十二塊、二十四塊或四十八塊餅乾
用紅絲線串一個項圈
掛在寶寶的脖子上
由媽媽抱著小孩到附近鄰居家
請有「婆」字輩且「好生肖」的長輩
拿起餅乾在寶寶嘴邊擦拭所流下口水
然後說一句吉祥話

而我到COSTCO買了12個「貝果」
每個都比小mo臉還大的麵包用紅色尼龍繩串起
個個都很紮實沈重
全部串起
掛在小mo脖子上
像是好幾千斤重
此時的頭幾乎抬不起來
為了順利儀式進行和照像方便
只折衷掛了4個
由長輩對他說吉祥話,
祝他快快長大
當然還有:
「收離離、明年招小弟」
「收乾乾,明年生朗葩」
完成收涎的儀式

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

mo媽咪幫小mo吸鼻涕

遇到小mo出生後最冷的一週
每天待在房間內的仍然擋不住寒風
房間內依然冷颼颼
小mo就也開始流著鼻涕
為了解決小mo的鼻涕
mo媽咪和爸比就輪流為小mo服務

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

翻身吧~小mo

小mo使出吃奶的力氣
把頭轉向右側
平時運動健壯的手腳也助一臂之力
拼了命把身子帶向右邊
配合使勁向右後方扭轉的頸子
小mo邊哭邊叫
就差那麼一點
老婆馬上當起了啦啦隊
在一旁聲嘶力竭的喊著
「小mo~~加油」
mo爸也加入加油聲中
「加油、加油」
終於~~
小mo成功了~~